close



-------------- 底下Theodore第二本書的第四章提升意識的方法正文開始

 

Theodore第二本書的第四章提升意識的方法(一)

 

轉載自新時代新思想新人類  laoguo2012於百度空間網站

 

http://hi.baidu.com/laoguo2/blog/item/49bb20255985bb21c8955959.html

 

 

 

第四章提升意識的方法

 

冥想對於意識的提升非常重要。通過冥想能讓心靜下來,並能除去妨礙通信的障礙,這樣才能接受到(來自高我的)通過直觀感受而傳過來的資訊。

並且,冥想還能幫助自己有意識的認識到去尋求與神性(Spirit)的通信,以及想要從神性那裏得到幫助。

 

神性不會無視本人的意願而主動對人產生影響,所以如果不打開自己的心,去承認神性的存在,並且如果不主動尋求神性的幫助的話,神性就不會顯露真姿。

 

如果你的心裏,並沒有意願想接受神性,那麼神性的存在其本身,反而會招來混亂的結果。

 

為了向神性表明自己接受其存在性,可以考慮實際張開嘴,去請求神性的引導以及療癒。

 

或者通過冥想、聽安靜的音樂、書和療法、參加課程來得到必要的幫助等等方式,也能間接的產生推動神性的效果。

只要在自己的人生中,準備好了去接受神性,那麼無論何時都能夠從神性那裏得到幫助。

 

所以先從,為了呼請神性而進行冥想開始,然後,或者在冥想之中傳達自己接受,並承認神性的念頭,或者不用那麼堅苦,

而只要在冥想中,努力讓自己感到自己對神性有好意並尊敬神性。

 

如果真誠的想要在靈性上成長,並且想為人類做成一些事情的話,就必須在生活之中進行冥想。

如果對冥想總有種抵抗感的話,就要分析一下為什麼會有那種抵抗感。

 

要想讓冥想成為習慣,需要花很長的時間和訓練,所以人類的自我,總是不想去適應冥想。

 

另外,人類在意識上總是傾向於優先努力去做那些,容易得到快樂的,

 

會讓自己有自信心的事情。除此之外,對冥想感到恐懼也可能是原因之一。

 

對於超越現狀,朝更大的方向成長這種事情,自我總是躊躇不前,這是自我的性質,這種抵抗通過恐怖感等感覺,被表現出來。

 

自我害怕他的存在被無視,被抹消。

 

不過,自我對冥想所抱有的這種猜疑心倒也並非全無道理。

 

因為,冥想能讓個人超越自我,從這種意義上來說,確實冥想會導致自我消失。

 

但是,除非通過肉體死亡,否則自我不會完全消失,

 

所以,這種對自我消失的恐怖感並無事實根據。

 

可是儘管如此,由於自我還是不能除去恐怖感,所以總是對於冥想的習慣鬆懈懶怠。

 

這種抵抗特別是在,冥想剛開始出現效果的時候容易出現。

 

妨礙冥想的障礙除此之外,其他還有:時間、場所、安靜的氛圍難以確保等等這些制約因素。

如果每天都是忙忙碌碌吵吵鬧鬧,確實就很難找到安靜和舒適輕鬆的時間與地點。

 

如果在生活中找不到安靜的時間,那麼恐怕就需要改變一下生活方式。

 

靈性的成長需要平穩和舒適,這並不僅僅是為了冥想,這也是健康生活本身所不可缺少的要素。

對於在當前的生活中一點也找不到舒適輕鬆的時間的人來說,去創造這樣一個舒適輕鬆的時間,應該是決心要過一種有靈性修養的,以及有意識的覺醒生活的第一步。

 

在你們的社會中,想要得到平和和心靈的安靜並不容易。有很多人都有過精神上的疾病和憂鬱症的經驗,

其原因之一是在當今的社會背景下,不允許人們有平穩的生活。

 

但是,就算很困難,也不能被這個不健康的社會所引誘,而必須要尋找到健康的生活方式。

 

不論何時,只要還繼續這種不健康的生活習慣,妳你就無法奢談什麼社會變革,以及療癒這個社會(譯注:這本書的第一章談了變革當前社會的一些具體方法)。

 

這本書的讀者,大多都是為了療癒這個地球,才轉生到這個星球上來的,可是卻與其最初的目標相反,患上了與地球一樣的病。

 

不要害怕自己獨自一人。讓時間寬寬鬆鬆的,去嘗試聞一下花香吧。花的壽命很短,在你還猶豫著要不要去聞的時候,一下子花就凋謝了。

 

妨礙冥想的另外一個因素是“無知”。學習做菜或打高爾夫球的時候,可以通過上課或讀書等方式來學習,可是卻幾乎沒什麼人,想要去學習冥想的方法。

 

關於冥想就算是讀書也幾乎幫不上什麼忙,不過讓別人教你倒是個不錯的方法。冥想是一種技能,跟隨指導者學習是最實際的方法。

 

通過跟隨指導者,可以學習到冥想的方法及其根據,以及進行冥想的時間和場所等基本知識,還能學習到怎麼克服對冥想的抵抗感,以及如何應對必然會發生的一些問題和失敗。

 

冥想是一種通過訓練而學習的技術,每個不同的人,其冥想時所經驗的內容也各自不同,

所以,從有經驗的人那裏得到,哪怕少到只有 一兩 次的教導,也都會有效果,並且還可以說,這是不可缺少的條件。

集體冥想也有幫助,但重要的是,集體之中必須要有有經驗的人,並且其成員要能對通過冥想所產生的感情有共鳴。

 

在冥想還沒有產生成果之前,卻要每天都在固定的時間進行冥想,這也許是冥想最大的障礙。

在速食和簡單省事受到歡迎的現代社會,幾乎沒有人能有毅力願意忍耐--離出現成果也許要花好幾年,並且每天都必須重複同樣的事情--這種事實。

 

在冥想變成一件令人高興的事情之前,也許是要花幾年時間的。

 

你有決心開始去做這樣一件,需要那麼長的時間才能見到成果的事情嗎?

 

能給自己以及自己周圍的人們,帶來幸福和充實感的具有這麼大的影響力的東西,除了冥想之外恐怕就沒有其他東西了。

 

你真的能得到滿足嗎?人生除了冥想之外,還有很多其他東西也需要同樣的信念、試煉和永不放棄的決心,那些東西也能帶來最大的收穫。

 

不過,如果你相信我們的話的話,那麼就請只記住這句話:

 

“有意識的過著覺醒生活的唯一方法,就只有冥想,早也好晚也好,

 

你最終必須要踏出這最初的一步”。

 

地球,正是在現在,期待著你踏出這第一步。

 

 

 

Theodore第二本書的第四章:提升意識的方法(二)

 

用最簡單的話來說的話,所謂冥想就是將意識的焦點,朝向至高的東西--

 

愛,和其他一些東西--的行為。

 

實際冥想時,可以將意識集中在蠟燭的火焰、聖者的照片、曼陀羅畫、

 

或者Yantra(請參考http://www.youtube.com/watch?v=wk4NIQL6s2chttp://www.himalayanart.org/search/set.cfm?setid=1217&page=1等象徵性的動作,

 

或者將意識集中在曼怛羅(立體或平面的壇城),或者其他的妙音上,

 

或者自己內心所浮現的圖像上,

 

或者通過冥想,而在身體內湧現出來的,一種能量升高的感覺上等等。

 

因為只要讓意識集中,就可以讓心安靜下來,而讓心安靜下來才可以感覺到神(Spirit)的存在,這就是冥想的目的。

 

應該讓心的焦點集中在什麼上面?這種讓意識集中的行為,其本身並不那麼重要。

 

剛才我們舉出了很多能用以讓意識集中的物件,這是因為具體集中心念在什麼上面最合適,是因人而異的。有的人通過在視覺上,盯著什麼東西看就能讓意識集中,也有的人適合聽音樂,還有的人能通過讓身體動起來,而進入很深的冥想狀態。不論是視覺還是聽覺,只要你使用你自認為,自己五感最發達的那個感覺,就有可能進行最有效的冥想。

 

想要知道自己的五感中哪個最發達很簡單,只要考慮一下自己喜歡什麼。

 

是喜歡觀賞什麼?還是喜歡聽聽音樂什麼的?或是喜歡碰觸什麼?還是喜歡聞聞什麼?

 

另外考慮一下自己的特長也會有幫助。

 

比如,是視覺性的想像某個圖像很拿手,還是演奏樂器或唱歌很擅長?

 

亦或是能感受到人們,或場所周圍所圍繞的能量?

 

或者是,如果你在藝術方面很擅長,那麼畫畫(視覺型),作曲(聽覺型)或者雕刻(運動型)哪一個對你最合適?

 

再比如,初次和誰見面的時候,是最容易被那個人的外表所影響?

 

還是最容易被那個人的聲調和說話的方式所影響?

 

還是大多情況下,是對那個人所帶的能量的水平起反應?

 

像這樣,觀察自己的特長和有自信的地方,以及綜合考慮一下,別人是怎麼評價你自己,

 

以及評價他們自己的,這樣就應該能夠發現,冥想時最有效的方法。

 

如果自己的五感有很多都很發達,感到難以判定是哪一個的時候(經常會有這種情況),那麼就可以在冥想的時候,根據場合不同,而分別使用自己認為最適合自己的感官。

 

只要冥想讓你感到很享受,你就能不感到痛苦的將其堅持下去。

 

高興享受的持續下去是最重要的。

 

因為有很多人,他們以一個不適合自己的方法開始冥想,

 

結果最後認為冥想不適合自己,所以就放棄了。

 

從自己的五感中選出了,自己認為最發達的感官之後,那麼下面就需要考慮一下,在冥想中讓那個感官最享受的合適的方法。

例如,雖然你是“聽覺型”,但是曼怛羅的音調怎麼都吸引不了你的時候,就請選擇自己感覺很美的音樂,讓自己寬舒的融入那個音樂的世界。

 

只要不去選擇,會讓自己的感情和思考,陷入混亂的不合適的音樂,就算不拘泥於曼怛羅,而是聽自己喜歡的音樂,也能達到和曼怛羅同樣的效果。

 

“視覺型”的人也一樣,如果盯著曼陀羅畫,卻感覺不到效果的話,可以試試凝視蠟燭搖晃的火焰,或者聖者畫像中的兩隻眼睛,也許是適合你的方法。

 

不論是誰,應該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冥想方法。

 

感到很難讓冥想成為習慣的理由,還有一個,就是有人也許會感到,很難在沒有靠背的地方雙腿蓮花座或盤腿而坐。

實際上,這種坐姿對於習慣了不使用椅子的東方人來說,也許感到很舒適,但是對於不習慣的西方人來說,在最開始也許是個難題。

所以請選擇自己最舒服的姿勢。為了讓冥想舒適,如果有必要的話,就算是隨便躺著的姿勢也沒關係。

 

但是躺著的問題是很快會睡著。很舒服的睡著了這是休息放鬆,但卻不是冥想!

 

找到一個讓自己舒服的姿勢,會幫助讓冥想成為習慣,

 

讓冥想作為習慣而持續下去,這比什麼都重要。

 

隨著慢慢習慣了之後,如果能挺直後背冥想的話,會讓效果更好。不過就算不這樣挺直後背,而是靠著椅子後背或牆壁,使用枕頭什麼的也沒關係。

 

對於熟練的人來說,以挺直後背的姿勢進行冥想,有非常深的意義,但是對於剛開始冥想的人來說,學習如何讓意識集中,讓心安靜下來才是最初的課題。而姿勢並不是那麼重要。

 

另外一個讓冥想難以成為習慣,而持續下去的障礙也許是:難以保證足夠的時間。

 

一些關於冥想的書裏說只要一天一次或兩次,每次十分種或二十分鐘的冥想就行了。

 

對於那些感覺自己拿不出,更長的時間來冥想的人,從鼓勵這樣的人的角度來考慮的話,這些書裏所說的倒也不能說不合適。

但是,如果想要讓冥想的效果,不僅僅局限於放鬆和休息的話,那麼那些書裏所寫的時間,就不能說是充分的。

 

放鬆和休息,在特別是像今天這樣的快節奏的社會裏,是不可缺少的,

 

但是,冥想是屬於超越了放鬆和休息領域裏的行為

 

所以,從冥想裏所得到的恩惠,是單純的放鬆和休息能得到的東西所無法相比的。

 

如果想要推進靈性的成長,並從冥想中獲得最大的效果的話,那麼從習慣了冥想之後開始,一天至少要分配一個小時給冥想。

在還是初學者的時候,冥想時自己能持續多長時間,就冥想多長時間,

但是當進入真正的冥想學習階段之後,就必須要花至少一個小時來讓心集中。

因為,幾乎所有的人在冥想的時候,從冥想的導引階段到達稍微深一點的階段-這個階段才是冥想的真正目的:

心的自由解放(self liberation)和體驗“普遍的自己”這是需要花費那麼長的時間的。

 

因為,像這樣從完全的制約狀態,達到讓心自由解放的狀態要花一個小時,

 

所以,要從那個(心自由解放的)狀態達到更加超越的世界,也許就還再需要花一個小時。

 

就算是熟練的冥想家,他們也有很多人當在冥想的最初階段,獲得了這種心的解放感之後,就立刻滿足,並且中斷了後面的冥想。

 

可惜的是,冥想所能得到的最大成果恰恰是在,進入那(心的解放感)之後的階段時,才能獲得。對於已經熟練了冥想的人來說,一般的冥想就算是持續一個小時以上,也不會有抵抗感。但是,幾乎沒有人能充分理解,長時間冥想所能帶來的收穫,或者感到有什麼根據非要花很長時間來進行冥想。

 

結果就是,對於你們的人生非常重要,具超越性質,並且具有密切意義的冥想,在你們的生活中,卻成了幾乎沒有什麼價值,而被你們敬而遠之的東西,這真是種諷刺。

 

 

 

Theodore第二本書的第四章:提升意識的方法(三)

 

理所當然,養成-與世間一般的價值觀念相矛盾的-冥想的習慣非常重要。

 

但是,你們已經習慣了迎合世間一般的價值觀念。脫離由社會所決定的一些有價值的交流和活動,而把時間花在獨自探索自己的內在世界上時,你們會感到一種罪惡感。

 

花一小時到兩小時的時間,只是在自己的房間裏靜靜的坐著,很多人會感到這是一種以自我為中心的行為。關於冥想時間長短的重要性,要怎麼對家人和社會說明才能得到他們的理解呢?生活在一個,冥想的價值無法被承認的社會中時,給你們自己創造單獨冥想的時間,關於這一點的重要性,想要讓自己以及周圍的人理解並承認,可並不容易。

 

確實也有一些人只要冥想幾分鐘,就可以達到高的意識狀態,但是那樣的人非常少見。

 

能很容易就進入深的冥想狀態的人,他們在過去世中,或者曾是冥想家,或者曾經過很多年的冥想訓練而積累了經驗。沒有一個人能不經過長時間的,或者很多世的冥想訓練,就能立刻進入深的冥想狀態。

 

如果你們對冥想有興趣而在實踐的話,那麼你們在過去生涯中,曾學習過冥想的可能性很高。在過去世中曾有過練習冥想的經驗的話,那麼在現在這一世中只要接著努力就能獲得很大的成果。但是,想要連接到宇宙本體意識,或是與神性成為一體的話,那可還要花更多更多的歲月。

 

就算你知道:每天都進行冥想,就算這樣持續二十年以上,也不一定能達到高的意識狀態,但你也不能放棄冥想。因為,活著如果不努力,那麼也就沒有了意義。通過哪怕只是創造出一點點的時間來冥想,你也會離神性更近一步。

 

比如,就算是你要直到下個轉世時,才能達到高的意識狀態這種至高的目標,但是在這一世中你通過持續的冥想,就會一點一點離目標越來越近。不放棄的持續下去,這反映了你決心實現目標的忠實和決意。進一步說,僅僅是到達了宇宙本體意識這本身並不是重要的經驗。

 

在學習冥想的過程中,你們會以各種各樣的形式經驗到神性之存在。

 

不管怎麼說,光只是:通過冥想能得到健康和幸福的回報,這一個事實,就應該已經超額補償了冥想所帶來的犧牲。

 

至今為止,經驗過宇宙本體意識的人真的是屈指可數,所以也許最好還是不要強調,那種至高的體驗。當意識到要達到那種至高的體驗,是多麼多麼的困難時,也許就會導致產生不耐煩而最終放棄。不能僅僅為了一個勁的去追求,至高的體驗而進行冥想,

 

想要加深對神性的理解,想要療癒自己以及其他人--這種想法,才必須是努力進行冥想的動機。總是一個勁的想著要到達宇宙本體意識--這可以說是一個例子,卻說明了人類自我所具備一種傾向:並不是將重點放在學習的過程上,而總是放在最終的結果上。

 

你們應該不要只是重視結果,而是應該要重視學習的過程。

 

一個旅程的重要性,恰恰是朝著某個方向前進的過程,其本身才有意義,最終到達了哪里,並不是那麼重要。

 

通過學習冥想,就能理解到過程本身才是多麼的重要。

 

所謂冥想的目的,就是超越:作為個人的意識,以及處於其中心位置的某個自我,並到達高我。超越作為個人存在的境界線,在朝著越來越高的,高處上升的過程中,

 

讓“時間、思考、自我”的功能全部停止,在一瞬之刹那,所凝聚的永遠的時間之中,只有你飄蕩在其中。可以說,在這個過程中,才能體驗到神性的存在(或者說,是你們內在能感受到的,成為神的存在的那一部分)。

 

停止一切思考,不要評價或批判自己內心中所浮現的東西,而只是將自己交托出去,這樣才能與神性相會,而在這其中,隱藏著理解人生歷程的關鍵。

 

如果要理解所謂“活在瞬間中”到底是什麼意思的話,那麼,與“達成某個目標”這個概念相反,去教導“過程的重要性”的冥想,對於你們來說就極端的重要。人類的自我總是追求某個目標,這是基於自我所持有的欲望。由於個人的意識以及自我的注意力,太容易被達成目標的欲望所吸引,所以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那種“喜悅的重要性”就被丟失了。

 

因此,自我--以及持有自我的本人--常常是欲求不滿,所以就導致了,為了滿足靈魂的饑餓感,而一個接一個的,不斷追求下一個目標。但是,不管再怎麼追求下去,也絕不會滿足靈魂的饑餓感。因為,真正的靈魂的充足感,無法通過達成某樣東西而得到,而是在生活過程的實際體驗之中,才有可能被獲得。這種靈魂的充足感,可以說是,只有通過將意識集中到所謂當下這個瞬間,才能獲得的喜悅感。

 

通過冥想,學會放棄追求某個目標,然後才能領悟到:通過將意識集中到每一瞬間所發生的事情上才能得到的喜悅。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不應該去達成目標。目標,當然是應該被達到的,但是那只是意味著:當達到目標之時,必須要伴隨著深刻的充實感,以及對一呼一吸的活在當下這件事情的感謝。隨著有規律的進行持續的冥想,也許會經驗到自己最開始的目標,慢慢的變成了其他的東西。不過,雖然目標變成了與以前不同的東西,但是卻不用擔心,從達成那個目標中,所獲得的成就感會減少。

 

你們通過冥想,能夠直觀的理解到自身靈魂計畫的進展程度,可以知道自己目前處在計畫的哪個階段。所有的人,都一邊與某種共通的計畫相調和,一邊進行著自身的發展。對這種共通的計畫理解的越深,並且,想要與那個靈魂的計畫相調和的想法越強烈,那麼,生活本身就會變的更加容易,並且更加充實。冥想能幫助自我意識到自身靈魂的成長。冥想能幫助自我與靈魂的使命相調和,並且促進靈魂的計畫與你自身融為一體。

arrow
arrow

    Ash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