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禪修並不是樂暈了,或一片空白,也不是為了讓心更為清晰

 



 

——這些都是我在全球講學時從人們口中聽到的字眼。

 



 

禪修其實是練習安住於心當下的自然狀態之中,

 



 

並單純清楚地感受當下現起的一切念頭、感官知覺或情緒。

 



 

許多人抗拒禪修,因為一想到禪修,腦海中浮現的第一個畫面,就是要挺直腰杆、盤起雙腿,

 



 

讓心完全空白地坐在那兒好幾個小時,這些都不是必要的。

 



 

首先,雙腿盤坐並挺直脊椎,這的確需要花點時間去適應,

 



 

尤其是在西方,大家都很習慣彎腰駝背地窩在電腦或電視前。

 



 

第二,要讓你的心不要生起念頭、情緒和感官知覺等,根本是不可能的事。

 



 

 

 



 

思考是心的自然功能,就像太陽發出光芒與熱量、暴風雨中產生閃電和雨水一樣自然。

 



 

剛開始學習禪修的時候,老師曾對我說過,壓抑心的自然功能,至多也只能暫時解決問題。

 



 

更糟糕的是,如果你刻意去改變自己的心,你只會強化將念頭和情緒執以為實的習性罷了。

 



 

心一直都在活動,猶如海洋不斷湧起的浪濤,不停地生起種種念頭。

 



 

我們無法制止念頭的生起,就如同無法制止海洋的波濤一樣。

 



 

把心安住在它的自然狀態中,跟完全停止所有的念頭,是截然不同的兩回事。

 



 

 

 



 

佛教的禪修並非把心搞成一片空白,所謂的無念禪修是根本不可能達到的事。

 



 

即使你真的可以停止所有的念頭,那麼你也不是在禪修,

 



 

而是在一種行屍走肉般的狀態中遊蕩罷了。

 



 

另一方面,你可能也會發現,一旦看著念頭、情緒或感官知覺時,

 



 

它就如同魚兒,突然游入深水中,瞬間就消失不見了。

 



 

這也沒關係,事實上這樣非常好。

 



 

只要你繼續保持純然的專注或覺知,即使念頭、感受等不見了,

 



 

你也是在體驗自心本性的明性和空性。

 



 

 

 



 

禪修的真正重點是,無論沒有生起任何狀態,都要安住在純然的覺性中;

 



 

不論心頭現起什麼,只要保持開放與了知,然後放下。

 



 

 

 



 

倘若沒有任何念頭生起,或者念頭在你察覺之前就消失,那麼就安住在自然的明性中即可。還有比這樣禪修更簡單的嗎?

 



 

 

 



 

另外要注意的一點就是,雖然我們會認定某些經驗比較好、比較適宜,或者比較有建設性,但事實上並沒有所謂的念頭或念頭,就是念頭罷了。

 



 

只要某一堆愛說話的神經元,開始製造我們解譯為念頭或感受的信號,

 



 

另一堆神經元就開始喋喋不休地評頭論足:

 



 

哦,那是個充滿仇恨的念頭,你真是個壞蛋啊!

 



 

或者你怕死了,真是個懦夫!

 



 

禪修其實是一種不帶評論的覺知過程。

 



 

 

 



 

禪修的時候,我們用科學家客觀的角度來觀察自己的主觀經驗。

 



 

這個過程一開始可能有點難,因為大部分人都被訓練成,

 



 

只要我們認定它是好的,它就是好的,認定它是壞的,它就是壞的

 



 

但是,當我們開始練習單純地看著自己的念頭來來去去,

 



 

那麼,這類頑強僵化的區別就會開始瓦解。

 



 

用常識就知道,刹那生起又消失的種種心理狀態,不可能都是真實的。

 



 

 

 



 

假如我們能夠持續不斷地,覺察自心的這種活動,

 



 

那麼,那些曾經被我們認為真實存在的念頭、情緒、感官知覺,

 



 

以及所接收的對境等經驗的澄澈本質,就會慢慢地被我們認出來。

 



 

猶如堆積在鏡子上的層層灰塵污垢,慢慢被擦乾淨一樣,

 



 

當我們逐漸習慣,觀看自心的清晰面之後,就可以看穿那些

 



 

我是誰我是什麼的雜音,並認出自心的光明本質。

 



 

 

 



 

以上摘錄自 《世界上最快樂的人》一書

 



 

第七世 詠給明就仁波切Yongey Mingyur Rinpoche

 



 

-----------------------------------------------------------------------------

 



 

疼痛時,怎麼禪修?詠給明就多傑仁波切

 



 

 

 



 

仁波切:這次,我們要講“疼痛”的禪修。

 



 

我從這裡知道,你們現在都有一些疼痛了。(仁波切笑)因為坐在墊子上太久了!

 



 

現在你有很多禪修的輔助,所以你們多幸運!

 



 

疼痛非常好,非常容易讓我們的禪修進步,為什麼呢?

 



 

因為“疼痛”具有特別的力量,我們稱它有一種磁力,

 



 

磁力的力量,它會自然把你的注意力,拉到疼痛上。有沒有?

 



 

過去,你有疼痛的經驗時,會覺得你的心是不是總是到疼痛上?

 



 

過去曾有疼痛經驗的請舉手。(大部分的人都舉手。)

 



 

仁波切:很好。當你疼痛時,心會一再地回到疼痛上,有這樣經驗的請舉手。(大部分的人都舉手。)

 



 

仁波切:所以當你疼痛時,心自然地就會到疼痛上,你會覺得:“真不好!”

 



 

你會認為疼痛不好:“它傷害我!”

 



 

會有恐懼感:“我怎麼樣才能沒有這個疼痛呢?”

 



 

這就是希望、希求。

 



 

這種希求和恐懼,讓你的疼痛更嚴重。

 



 

舉個例來說:這裡有油點著的火,也許是汽油,

 



 

如果你把水倒在汽油點著的火上,會怎樣呢?(仁波切做了火勢擴大的手勢)

 



 

同樣地,你的希求和恐懼,讓你的疼痛更強烈。

 



 

所以,現在我們可以運用疼痛來做禪修。

 



 

當你有疼痛時,這個技巧其實很簡單。

 



 

為什麼說很簡單呢?

 



 

因為我想你們都已經知道這個技巧了,和聽到聲音一樣,所以這表示什麼?

 



 

學生:看著疼痛,讓疼痛成為友伴!

 



 

仁波切:對!看著疼痛,就這樣!

 



 

但你必須要知道,疼痛是什麼?

 



 

疼痛是一種感受,疼痛沒有色、聲、香、味,它只是覺受、感受,各位都知道吧?

 



 

你無法用眼睛“看”到疼痛,所以它沒有色相;

 



 

你無法“聽”到疼痛、不能“聞”到疼痛,當然也不能“嘗”到疼痛。

 



 

你可以看到傷疤的模樣,但傷疤不是疼痛。

 



 

所以有疼痛時,就看著疼痛,這意思是:去感受那個疼痛!很容易吧!

 



 

就是專注在那個疼痛上!

 



 

所以對於疼痛禪修,你可以有很強烈的專注,這是可以的──專注在疼痛上!

 



 

於是,疼痛就成為你專注的對境,也就是專一的對境。

 



 

但在這裡有一個重點,我們需要知道,非常重要、非常重要,我需要講兩遍(仁波切笑)。怎麼說呢?

 



 

不要想:“我現在要去看著這個疼痛,是為了沒有疼痛。”不要這麼想。

 



 

 

 



 

因為這麼想,你就沒有禪修的對境了,對不對?

 



 

比如,要做聲音禪修時,我們甚至要製造一些特別的聲音,

 



 

所以“化育道場”做了很多的努力,為了製造出聲音。

 



 

沒有聲音,我們怎麼去聽呢?

 



 

疼痛也是一樣。對疼痛禪修來說,你需要疼痛。

 



 

沒有疼痛的話,你怎麼去看著疼痛?

 



 

所以疼痛對你來說,是很好的經驗;你看疼痛是多麼的慈悲!(仁波切笑)

 



 

所以不要想我是為了沒有疼痛,才去看著這個疼痛。

 



 

應該說是──歡迎疼痛!

 



 

我們要試一試,現在有疼痛的人,請舉手。(有部分人舉手。)

 



 

仁波切:現在沒有特別疼痛的人,請舉手。(比較多人舉手。)

 



 

仁波切:啊,很多人!這樣就不好了。(仁波切笑)

 



 

我該怎麼辦呢?所以我們應該請監香師拿起香板?(學生大笑)

 



 

覺得這樣怎麼樣?(仁波切笑)不不!只是開玩笑。

 



 

 

 



 

我有一個特別的方法,可以製造一些疼痛:壓這裡!

 



 

(仁波切用右手的拇指,用力壓著左手的虎口處)

 



 

沒有疼痛的人,可以壓這裡,於是就會有一些疼痛。

 



 

壓著虎口有兩個好處:一個是你的身體,再來是你的心。

 



 

為什麼說對身體好呢?

 



 

這裡也是針灸的穴道,我想你們有些人應該知道,它對哪些部分有好處?

 



 

學生:頭痛。

 



 

仁波切:除此之外,還有?

 



 

學生:胃痛。

 



 

仁波切:兩個了,還有呢?

 



 

學生:感冒。

 



 

仁波切:三個啦。

 



 

學生:心臟。

 



 

仁波切:四個了。還有嗎?

 



 

我想,你只要按住這裡的話,就什麼都不需要了!(大家笑)

 



 

可能也沒有皺紋了!(仁波切笑)

 



 

但是,不要在飯後,馬上就按這裡,或者是懷孕時。這兩種情況之外,任何時候你都可以做。

 



 

所以我們現在吃過午飯已經很久了,而且這裡也沒有人懷孕?如果你懷孕的話,就不要做了。

 



 

現在,做無所緣的禪修,讓心無焦點地放鬆安住。

 



 

我們可以關掉燈,但不需要關窗戶。(大家練習無所緣的禪修)

 



 

仁波切:現在覺知你的疼痛,就跟你看著別針,或聽著聲音是一樣。

 



 

(大家一起練習疼痛禪修。)

 



 

仁波切:接著再回到無所緣的禪修。

 



 

(大家練習無所緣的禪修。)

 



 

仁波切:好,請開燈。覺得怎麼樣?當你看著疼痛時,你覺得如何?

 



 

學生:“疼痛”更容易專心,比起看色相或聽聲音來說。

 



 

仁波切:很好。

 



 

學生:疼痛的感覺減輕了。

 



 

仁波切:喔~不好!(大家笑)開玩笑!還有嗎?

 



 

學生:好像一下子找不到疼痛的地方。

 



 

仁波切:嗯~奇怪啊!(大家笑)

 



 

學生:疼痛消失了,但又來了三個,要一次看三個疼痛嗎?

 



 

仁波切:隨你喜歡!也許你可以一個個地看,念頭依序跟著三個疼痛;

 



 

或者你可以一次看著這三個疼痛,雖然做不到,倒可以朝著這個方向去練習;

 



 

甚至你可能覺知不到任何一個,於是這就會進入到無所緣的禪修,這樣也行。

 



 

學生:我覺得很困惑:既然我們要沒有疼痛,遠離疼痛的話,那為什麼還要用疼痛來做禪修?要專注在疼痛上?我感到更疼痛,因為專注在疼痛上。

 



 

 

 



 

運用疼痛做禪修

 



 

仁波切:我們並沒有試著要遠離疼痛,我們試著要遠離

 



 

“免於疼痛的希求”,以及“對疼痛的恐懼心”。

 



 

因為能運用疼痛做禪修的話,自然就會讓“希求和恐懼的心”逐漸消失。

 



 

但有時我們看著疼痛時,疼痛會更強烈了,但也許那是其他的情緒,包含在疼痛中:

 



 

也許是你期待疼痛離開,或者想要停止疼痛,或者是害怕疼痛。

 



 

在這些情況下,不要看著疼痛,而看著另外一個情緒。

 



 

情緒就像是疼痛的背景、基礎,就看著那個害怕疼痛的情緒,

 



 

或者是期待遠離疼痛的情緒,或者是不喜歡疼痛的情緒。

 



 

所以,我接下來要跟各位講的是,透過疼痛的禪修,它會有什麼樣的經驗呢?

 



 

有四種經驗,我想應該是四種,也許是三又二分之一?只是開玩笑的!(仁波切笑)

 



 

現在我有點瘋掉了。

 



 

好,這四種體驗是什麼?

 



 

第一種體驗:

 



 

當你看著疼痛時,疼痛就消失了,你無法對疼痛保持覺知,因為它不見了!

 



 

當你捏著虎口時,你要捏得更用力,你要一再地更用力,因為找不到疼痛!

 



 

這很好,表示你的心回到無所緣的禪修,你無法使用疼痛做禪修,但是心回到了無所緣的禪修。

 



 

失去了疼痛,大概幾秒,然後你也可能又再次感受到疼痛!於是一下子看著疼痛,又一下子沒有辦法看到:“啊!奇怪?”就像這樣。

 



 

在這裡就有一點空隙,我們稱這為空隙,就是“無所緣的禪修”。

 



 

透過運用對境做禪修,而你達到了無所緣的禪修,這樣很好!

 



 

第二種體驗:

 



 

感覺好像疼痛在移動、改變。移動、改變;這裡、那裡,這表示你有很多的痛。

 



 

當你看著第一個疼痛時,繼而它消失了;

 



 

於是你感受到第二個疼痛,你看著它,它又消失;

 



 

又來了另外一個疼痛,你就可以跟著每一個痛覺,這也沒關係。

 



 

第三種體驗:

 



 

當你看著疼痛時,疼痛沒有消失,它在那裡。

 



 

你可以看著疼痛,但沒有強烈希求或恐懼的心,沒有這種不舒適的感受。

 



 

但是疼痛仍在那裡,這表示你能夠運用疼痛來做禪修。

 



 

對於疼痛禪修來說,這是最好的——因為你能和疼痛同在,能夠看著它!

 



 

第四種體驗:

 



 

當你看著疼痛時,疼痛變得更強烈,你幾乎沒有辦法看著它,

 



 

這就表示可能有另外一種情緒,包含在疼痛裡。

 



 

你想:“喂,疼痛!走開!我在看著你呢!我不喜歡你!走啦,滾出去!”

 



 

於是疼痛就很高興地說:“不,我不要走!我要待在這裡!”

 



 

然後疼痛變得更大聲、強烈、更胖、(仁波切笑)更大!

 



 

有些人想,他沒有辦法做疼痛禪修,因為每個人有不同的性格特質,

 



如果這樣的話,你不用擔心,因為還有很多其他的禪修方法,供你做選擇。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shai 的頭像
    Ashai

    燈塔之家部落格

    Ash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