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入定與出定




 




深於禪定工夫者,有時偶入空定,或忽氣住脈停,如大死者,實非死亡,乃定相耳。




旁人不知,往往認為已死,即為之火化或埋葬者,此大誤也。




凡此之類,不知埋沒幾多道人,深可太息!




當視其平生定力行徑,仔細判斷,且須常備擊子(俗名引磐),平常囑咐道侶,




於入定時,向其耳邊敲擊,徐徐輕呼之,即可出定。




倘仍不出,久而發生異相,則為真寂矣。此事極須注意也。




 以上摘錄自《禪海蠡測》




---------------------------------------------------------------------------------------- 




三禪“離喜妙樂”,離喜即離心境上的喜悅,只有定境之樂,渾身十萬八千個毛孔無處不樂,故大乘經典說菩薩內觸妙樂,然後才可捨欲界粗觸之樂,不到達此地步,休妄言無情色之欲。要知此欲界中眾生,哪個不是因欲念而來的?




 中國人綜合經驗,謂三禪為脈住(這在佛經上是看不到的)。




心臟脈搏接近停止了,此與瑜伽術之勉力使心跳停止不同。




後者是用妄想之念力控制,使之停止,而三禪是妄念不起,自自然然地就達到的,




此是大關鍵,不可不察。故訪道要有眼光,世俗以為有道者,其實此道非彼道。




 




脈雖住了,然身上暖壽不減,到三禪後,出入息停止,漸漸心臟脈搏接近停止了,




但全身暖而柔軟,連筋骨都軟化了(此時不可碰它),




如嬰兒之體,如老子所說:“專氣致柔能嬰兒乎。”




即如嬰兒之體,內觸妙樂,可以返還童真天地的境界。




 以上摘錄自《習禪錄影》




------------------------------------------------------------------------------------- 




“眼耳身三二地居”:前五識如果以禪定的境界來講,




進入初禪的時候,鼻、舌兩種識還有輕微的作用,




到達二禪以上,(鼻、舌兩種識)就完全停止作用;




而眼、耳、身這三種識,二禪還有作用,三禪以上就停止了。




 




道家在靜坐中要打通任督二脈、奇經八脈;




密宗要打通三脈四輪,都是為了要進入初禪的準備。




這些氣脈打通以後,才可以在定中達到停止呼吸。




怎樣才算真的停止呼吸呢?




我們可以把燈草或雞毛,放在入定的人的鼻子前面,




燈草與雞毛都不動了,才算是真的停止呼吸。




在定中停止呼吸,並不死亡,它與死亡最大的區別,就是身體非常軟而帶溫暖,




也就是老子所說的,修道的人,要恢復到嬰兒的狀態,嬰兒就表示柔軟。




一般沒有實際修證工夫的人,誤把入定中停止呼吸的現象,當做死亡,這一類公案很多。




  以上摘錄自《禪學講座》




 ---------------------------------------------------------------------------------------------




 真正入定的人不會冷的。所以真正入定了,暖是存在的,壽當然有,




所以真正一定,三大阿僧祇劫、起碼定個幾十年,




這個肉體擺在那裡,身上還是暖的,還有溫度的。




不過同我們現在的體溫不同,這是真的!




他絕不同於死人的那個肉體--他是暖的,有壽命存在,




不吃不喝幾十年,甚至更多年都沒有問題。




因為識不離身,他的阿賴耶識還在這個身上。




 




所以《八識規矩頌》中說的“眼耳身三二地居”,




鼻、舌二識暫停,眼識、耳識、身識都還存在,此為“眼耳身三二地居”。




入定的人拿前五識來講,舌識--嘴巴不說話了,




當然你們現在打坐還咽口水的,這個不算入定。




到那個時候已經是口水不需要咽,津液是直接下降通全身的脈管了,不需要舌頭動了,




所以是舌識暫停作用。




鼻子的呼吸暫停,但不包括毛孔的呼吸,毛孔的呼吸還是輕微存在,只是鼻子的呼吸暫停。




 「豈不經說識不離身,既爾如何名無心位?」




既然是這樣,怎麼叫做無心位呢?




因為識還存在。換句話說,現在提的問題是:真正入定是有心還是無心?




應該說,入定是有心入定,不是無心。




那麼我們大乘佛法同一般中國神宗所講,真的得了道入定的無心,有個道理——




無妄想心,並不是講無真心。




所以你們學禪的看,《六祖壇經》,六租說:「吾宗以無念為宗」。




但是,六祖對無念兩個字有個解釋,「無者,無妄想;念者,念真如」——這是無念為宗。「如何名無心位」是指這個道理。




因此這個地方尤其你們在專修的人更要注意,下面兩句話特別重要:




「彼滅轉識,非阿賴耶。」




 




真正入定的時候,是滅除了一切動相的轉識,阿賴耶識這個功能當然存在在這裡。




入定的時候,念、一切的轉識,六、七、前五識,




甚至阿賴耶識一部分的功能,都寧靜下來,不得輪轉,但是阿賴耶識還是存在的。




 ************************************************************




“眼耳身三二地居”,眼識、耳識、身識(身體的感覺、感覺到有身體)這三個是“二地居”。怎麼叫“二地居”呢?




第一地:五趣雜居地。地獄、畜生、惡鬼、人、天。阿修羅包含在天裡頭。




天人與我們世界不同,可以說是外星球另一個世界的人;




天人同我們人、這個地球上人類,乃至畜生、惡鬼、地獄同屬第一地,




叫“五趣雜居地”,普通的凡夫。




 那麼我們人,當然在“五趣雜居地”以內的。




當然有眼睛、耳朵、鼻子(呼吸)、舌、身前五識都有。




如果到了初禪的境界,初禪就是“二地”了,




超過了“五趣雜居地”,到了色界天的初禪天了。




這個時候,鼻識、舌識兩個不起作用,只有眼睛、耳朵、身體三識還存在。




怎麼講法呢?




入了定的人、初禪的人,呼吸沒有了、停止了,所以鼻識不起作用了。




嘴巴當然不吃東西,連口水都不咽了。




你們初學打坐的還在咽口水啊咕嚕咕嚕的,到了真正入初禪定以上,連口水也不需要咽了。那麼呼吸自然停止了,鼻、舌兩識不起作用了,不是沒有哦,潛伏了、不起作用了。




只有眼識還存在、耳識還存在,所以入定的人,你叫他,有時候聽不見。




你拿引磬,這個引磬“叮——叮——”這麼一敲,他就可以出定了。




 




有時候定了,自己出不來的時候,你們學打坐的注意哦在家裡。




萬一瞎貓撞到死老鼠的時候,你們在家偶然入昏沉定,出不來定了,




就拿著這個東西,(提前)吩咐(好)旁邊人,




千萬不要碰你身體,千萬不要碰,更不能搖動。




那麼,就拿這個引磬,在耳朵邊上慢慢地敲,慢慢地敲,他就會出定了。




所以這個叫引磬。也就是通“觀音法門”,是什麼道理呢?




講物理的道理,這是中國的醫學,中國道家“耳通氣海”,




所以“觀音法門”效果大,其理由如此。




拿物理的、生理的道理,“耳通氣海”。那麼這是附帶告訴大家的。




 




所以“眼耳身三二地居”,這眼、耳、身三個識還都存在。




如果超過了二禪以上,那前三識也慢慢退化了。




所以真得眼神通的不是這個肉眼了,所以叫“天眼通”,不是這個肉眼。




得天耳通也不是這個耳朵了。




所以你們注意啊,你們一般打坐修道的,這個眼睛閉起來打坐,實際上腦神經沒有休息。




腦神經屬於什麼?身識。




腦神經沒有休息,在昏沉境界裡頭看到什麼,自己以為是眼通,你還正在眼識那裡玩呢!




哪裡是眼通哦!那是神通的兄弟,叫做神經。千萬注意啊!




有時,打坐覺得耳朵邊上有菩薩跟你講話,教你什麼,




也是耳神通的老弟,也叫做神經,不要搞錯了。




換句話說,在這個時候,前三識沒有離開。




所以入定,我們講唯識這個識,你們注意哦,千萬注意!要記得!




識是三種東西一定連在一起的,心物一元的道理:暖、壽、識。




暖、壽、識三樣連在一起的。




 




所以真正入定的人,剛才為什麼告訴大家,吩咐家裡人真正入定的時候,不要碰呢?




真正入定了,身體整個的骨節、整個的經脈,軟得跟棉花一樣、跟麵粉一樣的。




你就拉拉他的手,算不定把手拉出來一丈多長,因為這個柔弱無骨了。




所以入定了以後,他身上的溫暖、溫度,低溫,沒有退的。




甚至溫度還有高溫的。你看到很低的溫度,摸到還有一點暖,




可是你拿別的東西,拿物質的東西一接觸到,假定你用個小茶壺,




放在他身邊,肚子、胸口這麼一放,算不定過了個把鐘頭,那個茶壺開水會滾起來了。




生命活著,暖氣永遠存在的。死亡就冷凍了,就僵硬了。




所以暖氣在的時候,生命在,它一定有暖,有暖氣在就越來越柔軟。




所以我們曉得,經典上有時候翻譯,善行功德到了,“軟地”,又翻譯成“柔地”,




那麼我們講教理的人啊,“軟”的解釋啊,這個惡業輕了叫做“軟”。




實際上“軟”也講真正功夫的境界,禪定功夫證到了,




這個肉體你不要練什麼武功、不要修什麼氣脈,它自然柔軟,越來越柔軟。




 那麼說暖一定存在。




 




壽,凡是暖沒有冷卻以前、沒有冷凍以前,它的生命仍然存在的。




所以真正入定的人,縱然一定就八萬四千劫,乃至於說十二萬年,




他只要體溫還在,他並沒有離開;第八部分的阿賴耶識沒有離開過身體。




那麼這裡又有人要問了,到家所說的出陰神、出陽神,那是第幾識啊?




這裡是個問題,妳們去研究研究看。




有沒有這回事?那是第幾識的作用?第幾識帶什麼作用?




第六意識帶質境,出陰神是第六意識帶質境。




出陽神不同了,假定修到了,幾乎近於《楞伽經》上佛所說的「意生身」的境界。




所謂「意生身」的境界,報身、化身兩個合在一起的。這都是實際的工夫。




所以暖、壽,暖壽存在,識的作用就在那裡。




識,這個要注意。這個是“眼耳身三二地居”,這個作用。




 以上摘錄自《唯識與中觀》




************************************************************




憨山大師入定後,叫不醒他也喊不醒他,最後是靠引磐才能出定,這又是什麼道理呢?




你們現在也學了一點佛法了,也要買把磐,作個準備,萬一什麼時候會需要,也能説明人家否則,人家告你麻醉,告你引導自殺,你還要去法院,還要消災呢!




不過,我想你們是不會入定的,你們那是五漏之身,




是個漏得一塌糊塗的破房子,怎麼會真正入定呢?




 




如果真有人打坐入定了,千萬不要搖動他,否則,他出定後身體會受傷。




中國古代的《神尼傳》裡有很多這樣的記載。




比如說,徒弟不知道師父入定了,拉師父的手叫師父起來吃飯,結果手像麵筋一樣越拉越長。




當然,放開以後,手還會自然收回去,但是出定以後就受傷了,




不過,這是可以治的,重新入定後,氣脈還可以重新轉過來。




 




還有一個故事,是唐朝時候的事。




有一位禪師是修水觀的,徒弟去看師父打坐,結果看不見人,只看見房間裡一池水,




徒弟好奇,就往水裡丟一個小瓦片。師父出定後身體就有問題了,於是問徒弟:




“我剛才打坐,你來看過我嗎?”“我來叫師父吃飯”,“那你做了什麼?”




徒弟回答:“我見都是水,就丟了一個小石頭進去。”




師父吩咐徒弟說:“我再打坐入定,你把那塊石頭撿走就行了。”這樣以後就沒有事了。




 




這時,色身的四大、氣脈都已經轉變了,這些人修行都是很有功力的。




那位禪師進入水觀境界的時候,已經沒有身見了,我就是水,水就是我。




所以看不到人,只有水。所以說物可以變心,心也可以變物




《神僧尼傳》中記錄的很多高僧尼姑,都很了不起,隋煬帝的父親楊堅,就是神尼帶大的。除了水觀外,還有人作樹觀、入“樹觀定”以後就變成樹了。




另外,修光明定的人作火觀,入火觀的時候人就看不見了,只能看見一團亮光。




如果在房子裡打坐,房子也不會燒,只是房子也看不到了,只見到一團火光。




中國古時候這種記載很多,有人以為著火了,跑去救火,到地方才知道沒有起火,




只是有人入定了。但是這個火觀的火,也真能燒起來哦!




 




再比如說,大阿羅漢有神通,但平時一般不會示現給大家看,




等他現十八變給你看的時候,說明他快要死了。




十八變就是左邊出水右邊出火,或者左邊出火右邊出水,身體下面出水上面出火,




或者下面出火上面出水。他會把虛空變成實體,實體變虛空,可以在虛空中行、坐、飛行,等這些示現完了以後,就一陣火光走了。




這些大阿羅漢走的時候不用柴火,僅用自己的三昧真火就可以燃燒了。




所謂三昧真火,就是說在定中,他調動火大把自己焚化了。




如果他調動的是水大,他就會變成水了,




如果調動氣大,就會變成風了,




如果調動空大就會空了,沒有了。




這些佛法都需要實證的,沒有那麼簡單。




有的修行人走的時候會化成彩虹,這種情況與上面講的差不多,




不過道理不同,境界又不同了,這就是所謂百千三昧。




 




有時候,我們身體一邊是冰的痛苦,而另一邊卻在發燒,




或者下面寒上面卻發炎。我們的情緒有喜怒哀樂,我們的身體每分每秒都不同,都在變。




如果你能夠穩定自己的情緒、思想、身心,那就是很大的定力了,很難做到哦!




這個定與前面講的定又不同了。




大家不要以為打坐、念佛、拜佛就是修行,不要以為懂了理論就是修行,




那樣的話,你連修行的影子都沒有呢!




所以我常說,只有兩個人是真修行,一個死了,一個還沒有投胎。




所以研究教理固然重要,但光研究教理而不修行,也沒有用。




 以上摘錄自《現代學佛者修證對話》




 




arrow
arrow

    Ash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