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下為翻譯的白話文

 

佛祖歷代通載卷第十三
   

 

釋元珪,姓李氏,唐朝伊闕(今河南伊川縣)人,幼歲出家具戒,

 

得法於老安國師,世壽七十三。嵩嶽元珪禪師稟氣英奇,寬裕閒雅。

 

因為素性如此,幼年出家為僧。

 

永淳二年,接受剃度,隸名閒居寺。他每天學習佛法,勤奮無懈,執律堅決。
後來,元珪禪師忽然體悟少林寺禪宗,大通心要,深入玄微,

 

於是在嵩嶽中的龐塢建了一所茅草屋,對徒弟仁素說,

 

「我原來居於寺東嶺。等我圓寂了,你一定要在這裏建塔,埋葬我的骸骨。」
元珪禪師安心地在崇山峻嶺中修行。

 

有一天,來了一位富貴人家樣子的男子,身著寬袍大冠,帶著大批侍從,

 

前來拜謁大師。
元珪禪師見這位男子面貌偉岸,精爽不倫,就對他說:

 

「來得好!先生有什麼要賜教嗎?」
「難道大師認得我嗎?」這男子驚奇地問。
「豈能有所分,我觀佛與眾生平等,對佛與眾生我都是一視同仁的,

 

豈別對待?」
男子說:「我是嵩山嶽神。我能決定人們的利害生死,

 

大師怎麼能對我和眾生一視同仁呢?」
元珪禪師:「你能決定人的生死,而我本來就無所謂生,你怎麼能讓我死?」

 

 

 

元珪禪師侃侃辯道:「我看我的身體與空無一物相等,看我和你也都相等,

 

你能毀壞空無一物,能毀壞你自己嗎?

 

假如能夠毀壞空無一物與你自己,我就是不生不死的了。

 

你連這也做不到,又怎麼能決定我的生死呢?」
嵩山嶽神聽了,大徹大悟,稽首再拜道:「我雖然比其他的神靈聰明正直,可是又怎麼能知道大師有如此廣大的智慧和明辨呢?請您授我正戒,令我度世,來輔助我的威福。」
元珪禪師:「尊神既然已經乞戒,那就是已經受戒了。」

 

元珪禪師微笑著說:「為什麼這麼說呢?豈不知戒外無戒,又有什麼戒呢?」
「這個道理我也聽不明白。」

 

嶽神仍然堅持道:「還求大師授我正戒,收我為門下弟子。」
「那好吧。」元珪禪師推辭不了,當即鋪置座位,持爐焚香,端然而坐,說:

 

『我付你五戒,你如果能奉持,就大聲答:「能」。

 

不能奉持,就答「不能」。』

 

嶽神說:「洗耳傾聽,虛心納教。」
元珪禪師以渾厚的嗓音問道:「你能不淫嗎?」
「可是我已經娶妻了啊。」嶽神不解地問道。
元珪禪師說:「不是指娶妻,而是指縱欲無度。」

 

「能。」嶽神乾脆地答道。
元珪禪師問:「你能不盜嗎?」
嶽神說:「我並沒有什麼缺乏的,哪有盜取呢?」
元珪說:「不是指這個,所指的是貪著世人的奉祀,如果有供奉你的話,惡人你也賜福於他,若不供奉你的話,善人你也造禍於他.」

 

「那麼,能。」嶽神不加思索地答道。
元珪禪師問:「你能不殺嗎?」
嶽神說:「我掌管著福善禍淫的大權,怎麼能不殺呢?」
元珪禪師說:「不是指這個,而是指濫殺無辜。」
嶽神應聲答道:「能。」
元珪禪師問:「你能不妄嗎?」
嶽神說:「我本就正直,怎能有妄呢?」
元珪禪師說:「不是指這個,指的是先後不合天心。」
嶽神說:「能。」
元珪禪師問:「你能不遭酒敗嗎?」
嶽神說:「這是力所能及的。」

 

「那好」

 

元珪禪師說:「以上這些就是佛戒了。」
頓了一頓,元珪禪師又說:

 

「以有心奉持而無心拘執;以有心為物而無心想身。

 

如果能做到這樣的話,那麼先天地生不為精,後天地死不為老,終日變化而不為動,畢盡寂默而不為休。能夠體悟到這一點,則雖娶非妻,雖饗非取,雖柄非權,雖作非故,雖醉非昏。

 

如果能無心於萬物,則羅欲不為淫,福淫禍善不為盜,濫殺無辜不為殺,

 

先後違天不為妄,昏荒顛倒不為醉,這就是所謂無心。

 

無心則無戒,無戒則無心,無佛無眾生,無你也無我,無我無你,誰能戒呢?」

 

「我明白了。這下我可以神通廣大,與佛比肩了。」

 

嶽神忘乎所以,手舞足蹈。
元珪禪師正色道:「你神通十句,五能五不能。而佛則十句,七能三不能。」
嶽神聞言,驚懼避席,恭恭敬敬地跪求道;「大師可以啟發愚蒙嗎?」
元珪禪師問:「你能上見上帝,東天行而西七曜嗎?」

 

「不能。」嶽神坦率地說。
元珪禪師問:「你能奪地祇,融五嶽,而結四海嗎?」

 

嶽神回答:「不能。」

 

元珪禪師:「這就是所謂五不能。」

 

元珪禪師說:「佛能空一切相,成萬法智,而不能即滅定業。

 

佛能知群有性,窮億劫事,而不能化導無緣。

 

佛能度無量有情,而不能盡眾生界。這就是所謂三不能。

 

定業也不牢久,無緣也只是一期,眾生界本無增減。

 

從來沒有一個人,能夠主持有法。有法無主,這就是無法。

 

無法無主,這就是無心。按照我的理解,佛也沒有什麼神通廣大之處,

 

只是能以無心通達一切法而已,於是將地獄的景況顯現於眾生面前。

 

如果有心有作,他的顯現必不能普遍周到。」
嶽神說:「我真的十分淺俗愚昧,從未聽過如此深奧的道理。

 

大師授我法戒,我當奉行不二,更有什麼業因可拘於塵界呢?

 

我願效我所能,報答您的恩德。」
元珪禪師反問道:「我觀身為無物,觀無常為法窟,塊然獨立,

 

還有什麼欲求呢?」。

 

嶽神答道:「大師一定要命令我做點世間的事,以便展現我的神功,

 

使已發心、初發心、未發心、不信心、必信心五等人,親眼看到我的神蹤,

 

知曉有佛有神,有能有不能,有自然有非自然的道理。」。
元珪禪師笑著說:「何必這麼做呢?何必這麼做呢?」
嶽神堅持道:「佛也使神護法,大師難道想要與佛有所不符嗎?

 

還請大師隨意垂教。」
元珪禪師不得已,只好說道:

 

「嵩嶽東山,是閒居寺的屏障,卻一棵樹也沒有。

 

北山雖有樹,卻背著閒居寺,未成屏障。你能把北山的樹移到東山來嗎?」
嶽神滿口應承:「謹尊嚴命。」

 

接著又陳說道:「我將在夜半三更,大興風雷,驚搖動盪,

 

請大師不必驚駭。」說完,鄭重地作禮辭去。
元珪禪師目送嶽神遠去,但見儀杖逶迤,就像王者的隊伍一樣。

 

又見碧霞紅霞,紫嵐皓氣,間錯四散,幢蓋環珮,戈戟森森,

 

淩空而去,漸漸消失。
當天夜晚,果然暴風吼雷,奔雲霆電,震撼殿宇,宿鳥驚狂,叫聲喧天。
元珪禪師安慰眾僧說:「別害怕,別害怕。嶽神跟我有所約定呢!」
第二天,晴空萬里,只見北山的樹木都移到了東山,整整齊齊,

 

就像人們一棵一棵種植的一樣。
元珪禪師特地囑咐徒弟說;「我死了以後,這事千萬別讓外人知道。

 

如果成為口實,人們將把我看成妖怪。」
--------------------------------------------------
底下為古文言文

 

佛祖歷代通載卷第十三
  

 

嵩嶽元珪禪師示寂。師居嶽之龐塢。一日有異人。峨冠盛服擁衛而至。

 

珪曰。善來仁者。胡為而至。彼厲聲曰。師寧識我耶。

 

珪曰。吾觀佛與眾生等吾一目之。豈分別耶。

 

曰我此嶽神也。能生殺於人。師安得一目我哉。

 

珪曰。吾本不生。汝安能殺。吾視身與空等。視吾與汝等。汝能壞空與汝乎。使果能之。吾則不生不滅也。況汝不能。焉能生殺我耶。

 

 

 

神稽首曰。我聰明正直過於餘神。詎知師有廣大智慧。願授以正戒令我度世。

 

珪曰。汝既乞戒。即既戒矣。所以者何。戒外無戒。又奚戒哉。

 

神曰。此理也我聞茫昧。止求師戒。我身願為門弟子。

 

珪即張座秉爐正几曰。付汝五戒。若能即曰能。不爾即曰否。

 

神曰。謹奉教。

 

曰汝能不婬乎。神曰。亦娶也。

 

曰非謂此也。謂無羅欲也。神曰能。

 

曰汝能不盜乎。神曰。無乏我也。安有盜取哉。

 

曰非謂此也。謂饗而福淫不供而禍善。神曰能。

 

曰汝能不殺乎。神曰。實司其柄。焉得不殺。

 

曰非謂此也。謂有濫誤疑混也。神曰能。

 

曰汝能不妄乎。神曰。我惟正直。焉有妄哉。

 

曰非謂此也。謂先後不合天心也。神曰能。

 

曰汝不遭酒敗乎。曰能。

 

曰如上是為佛戒也。以有心奉持而無心拘執。以有心為物而無心想身。

 

能如是則先天地生而不為精。後天地死而不為老。終日變化而不為動。畢竟寂滅而不為休。

 

悟此則雖娶非妻也。雖饗非取也。雖柄非權也。雖作非故也。雖醉非惛也。是謂無心而已。

 

無心則無戒。無戒則無心。無佛無眾生。無汝亦無我。無汝則孰為戒哉。
   

 

神曰。我神通去佛幾何。

 

曰汝神通則十句五不能。佛則十句七能三不能。

 

神竦然辟席曰。可得聞乎。

 

珪曰。汝能戾上帝東天行而西七曜乎。曰弗能也。

 

珪曰。汝能奪地祇融五嶽而結四海乎。曰弗能也。

 

珪曰。是謂五不能也。
   

 

佛能空一切相成萬法智。而不能即滅定業。

 

佛能知群有性窮億劫事。而不能化導無緣。

 

佛能度無量有情。而不能盡眾生界。是謂三不能也。

 

然定業亦不牢久。無緣亦謂一期。眾生界本無增滅。

 

廓無一人能主有法。有法無主是謂無法。無法無主是謂無心。

 

如我解佛。亦無神通也。但能以無心通達一切法耳。

 

 

 

神曰。我誠淺昧。未聞空義。師所授戒我當奉行。今願報慈德効我所能。

 

師曰。吾觀身無物。觀法無常。了然更有何欲。

 

神曰。師必命我為世間事展我神功。使已發心未發心。信心不信心等人。

 

目我神蹤。知有佛有神有能有不能。有自然有非自然者。

 

師曰。吾無用是為。

 

曰佛亦使龍神護法。師寧墮叛佛耶。第隨意示誨。

 

師不得已曰。東岩寺之障。莾然無樹。北岫有之。然而背非屏擁。

 

汝能移北樹於東嶺乎。

 

神曰。既聞命矣。恐昏夜必有喧動。願師無駭。即作禮辭去。

 

使門人送而且觀之。見儀衛逶迤如王者之狀。嵐靄煙霞紛綸間錯。

 

幢幡環佩凌空隱沒。

 

是夕果有暴風迅雷奔雲震電。棟宇搖蕩宿鳥驚呼。

 

師謂眾曰。無怖。神與我契矣。拂旦和霽。則北山之松盡移東嶺。

 

森然行植焉。

 

師誡其徒曰。吾沒後無令外知。若為口實人將妖我矣。

 

師伊闕人。姓李氏。幼歲出家具戒得法于老安國師。壽七十有三云。
-----------------------------------------------------------------------------------
本文出處:釋氏稽古略;嶽神乞戒。

 

景德傳燈錄卷第四;前嵩嶽慧安國師等法嗣一十八人;嵩嶽元珪禪師。
禪宗正脉;嵩嶽元珪禪師。
佛祖綱目卷第三十;元珪禪師為嵩神說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sh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