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過去五十年以來,中國大陸持續挖掘出土的重要考古證據(直接或間接的)

 

在世界一群跨領域研究學者們的辛勤努力下,配合現代科技儀器的輔助,

 

世界研究學者們以類似拼圖方式,逐漸的將發現的新證據,

 

一片一片的補上拼湊起來,試圖還原最真實完整的中華歷史。

 

世界研究學者們都嘗試以各自見解,來解讀失落已久古老華夏民族的文明起源。底下僅摘選大陸浙江天文考古歷史學者, 莊小兵 先生的論文專集為例,供作參考。讓身為鳳龍傳人的妳你 光的工作者,

 

能多伸展思惟觸角於人類的歷史與天文事件的關連。

 

7篇文章皆轉載自下面連結網址:http://bc2172.bokee.com/alldiary.html

 

莊小兵《三皇五帝三代王年簡表》, 轉載整理7篇文章的標題分別如下:

 

一、中國王權起源概況

 

二、三皇五帝三代王年簡表提要

 

三、古越族

 

四、漢字

 

五、蓋天宇宙模型

 

六、二十八星宿

 

七、五星和五星聚

 

----------------------------------------底下正文開始----------

 

一、中國王權起源概況

 

改革開放二十多年後的今天,中國越來越多地融入世界,

 

世界各國人民也越來越想更多地瞭解中國,首先是她的歷史,

 

尤其是她進入文明社會的那段歷史。
誰都想知道中國文明的起源。
目前,中國考古和歷史學界正在探索中國文明的起源。
我對中國文明的起源的大致情景,已經有了大致的瞭解,現記錄如下。

 

中國進入王權社會的時間在3300 B.C.,地點在中國東南沿海地區,即今太湖流域;該地彼時的文化集團叫做良渚文化集團,其族屬稱為古越族,

 

其民族文化標記是蛇(注意我不使用圖騰Totem”這一術語)

 

其王者頭戴大羽冠,左手執玉鉞,身穿絲綢服裝,吃稻米,操古越語(亦稱鳥語)遵奉蓋天宇宙論,其尊稱以漢語表示叫做<()>或稱<>

 

其發號施令的場所漢語中叫做傳教之台或敷教之台,是一個大土台,

 

古書中說:君高其台,天火為災,就是講的這種臺子,

 

餘杭良渚的莫角山巨型台址就是一個考古實例,

 

四川寶墩文化古城及山東龍山文化古城,一般都在城中央建有這種土台,

 

古文獻還講伏羲曾升傳教之台頒佈新曆法。

 

良渚貴族的墓也建在土臺上,這種墓地漢語中叫應做崇(或宗字寫在山字上)

 

死去的良渚先王可以從墓中出來危害時王,

 

這種情況漢字可以寫作祟,即宗出之意。

 

王,后佩帶玉璜。王者世襲。王室一詞以漢語表達叫做宗室,

 

其王室標誌物以漢語表示叫做琮(從內涵角度)

 

或璿璣(從外觀角度);王者直接治理的國家以漢語表達叫做宗主國。

 

依附於宗主國的眾多小國以漢語表達叫做僕從國。

 

宗主國與僕從國建立保護與被保護關係的憑證,是漢語所稱的玉璧,

 

即僕 從國 君向風皇當面呈送玉璧(代表太陽),表示願意置本國於太陽的光輝照耀之下,風皇若接受了此玉璧,即表示願意給對方以其所需要的陽光,

 

反之則不然。在戰爭中被打敗的小國,其君主都是光著上身,

 

讓人把雙手反綁在背後,口銜一隻玉璧,跪著走到風皇面前,

 

風皇一般都會親手取下玉璧,許其生還,復位。

 

古越族是航海民族,明代鄭和下西洋所走的海路,即由古越族所開創。

 

古印度的蓋天宇宙模型,即佛教的宇宙觀,就是距今五千年前由古越族傳授給印度人。

 

古越族首創了(以古越語表示的)歲名體系,即焉逢攝提格之類(注意,作為我國正史著作之一的著名的《資治通鑒》用的紀年詞語就是這套東西)

 

古越語版的二十八宿中,良渚王族的分野星在鳥衡。

 

蓋天宇宙模型中的天地柱的古越語名稱叫做昆侖。
古越族沒有發明文字,但有用於記載歷史事實的圖。

 

其發明者漢語中稱之為史皇。(倉頡是漢字的發明者,在用漢字記載歷史方面,他也被稱為史皇。所以中國史學有兩個史皇,前一個史皇生活在約3300 B.C.,發明以圖載史,後一個史皇生活於2337 B.C.前後,發明以字載史)

 

 

 

已經由我辨認出來的第一幅載史之圖,創作於2550 B.C.,雕刻在一塊玉璧上,

 

由一隻代表良渚文化集團的站立在一個代表山東大汶口文化集團的日雲山

 

變形而成的臺階上表示出來一個重大史實:

 

大汶口文化集團和良渚文化集團於2550 B.C.合併了,並由後者擔任領導之責(當然,2550 B.C.這個時間,是我根據山東龍山文化開始的時間確定的)

 

中國史前最輝煌的時期——龍山時代,即由良渚文化集團開啟。

 

龍山時代古越族的代表人物依次是天皇(2600 B.C.在位,首都在今浙江天目山下的餘杭良渚,那個時代全球最大的土台——莫角山台址即是他發佈政令之所)人皇(2550 B.C.在位,首都在今山東日照兩城鎮,即文獻中屢稱的窮桑”)有巢、燧人、伏羲(太昊)、女媧、蚩尤(中昊)、少昊等人。

 

良渚文化時代是中國有史以來玉文化的最高潮時期。

 

良渚文化玉器的最重器是玉琮和玉璧,此二器成為中國傳統的禮天地之器。

 

注意,紅山文化玉器沒有一件成為禮天地之器。
璧圓象日,中孔用於透日光。日在天上,故有蒼璧禮天之說;
琮是可以向上、向下無限延長的柱形器,代表蓋天宇宙模型中的天地柱。

 

天地柱又稱昆侖山。昆侖山立於大地。

 

依中國傳統,名山可以代表所在地區,則昆侖山有資格作為大地的總代表。

 

琮既然是昆侖山模型,當然就可以與大地發生聯繫。故有黃琮禮地之說。

 

琮是從內涵角度定義的器名,其內含之宗,是指王室成員,也是指王室血統,或王統。

 

河北滿城劉勝所衣之金縷玉衣,其私處用琮作男根套子,即表王統傳承之意。
琮又叫璿璣,這是從外觀定義的器名。

 

璿指器身內部的圓,璣指器身四角上雕刻的鳳首象,兼指四角,兼指器身外部的方。璣上有玉衡,在鳳首二目之間,今人俗稱橫檔、眼橋。

 

玉衡是王統的代名詞,是良渚文化王權理論的核心概念。

 

詳見筆者論文《三十二個基本漢字及其相關問題》

 

良渚文化博物館編,浙江古籍出版社20029月出版與

 

《釋璿璣玉衡》良渚文化博物館編,中國文化藝術出版社200310月出版

 

琮身四角之()”就是商代甲骨文所謂的四方風。該鳳又稱飛廉等名。

 

商周青銅器上著名的饕餮紋實際上就是鳳紋,來源於玉琮。

 

上古黃淮流域的風姓集團如有巢、燧人、伏羲等人的姓氏,

 

即來源於玉琮四角之紋飾。
琮身中空部分即空氣柱,即古籍所謂的柱氣。
琮身上的風氣就是我國古典哲學的基本概念。
良渚文化社會貴族認為人是由天地之氣合成,

 

即天氣(陽氣)下降,地氣(陰氣)上升,

 

二氣相遇,合而生風”(所以有風皇,伏羲等人的風姓即來源於此)

 

人死是人生的逆過程,即分解為天地之氣,重新回歸天地的過程。

 

所以良渚王宮是用茅草蓋屋的,因為這樣透氣,便於天地二氣交流。

 

以故河南偃師二裏頭遺址的宮殿,以及河南安陽殷虛發掘出土的商王宮殿,

 

一律都是茅草蓋屋。夏朝敗在夏桀之手,傳說桀作瓦屋

 

商湯擒桀之後,首先想到要把夏社用屋子包起來,

 

目的就是要隔斷夏朝的天地之氣。

新石器時代晚期,全國各地都出現了玉琮,表明良渚文化集團王者已成為全國性領導人。莫中國文明起源論者寄予厚望的山西陶寺遺址,

 

早期大墓的禮器系統中沒有琮璧,中期大墓就有了。

 

良渚文化集團取得全中國的戰略是這樣計畫和實施的:

 

3000 B.C.起就不停地從浙江向蘇北魯南征伐,500年後在魯東南沿海取得落腳點,遷都到日照兩城鎮,從2550 B.C.開始從魯東南地區出發一直向西,直到取得全中國。其取得天下的軌跡,被春秋時期的越王勾踐所遵循——先伐吳,吞併吳國後,遷都魯東南沿海地區,然後,當然是向西征伐……

 

蚩尤應該是中昊,他應該是太昊的兒子,少昊的父親。

 

2338 B.C.他與公孫軒轅戰於今河北中部的涿鹿之野,戰敗被殺,

 

結束良渚文化集團王者一統天下的歷史。

 

自黃帝開始,中國進入<兩集團政治時期>,即以黃帝為代表的中原文化集團和

 

兩昊為代表的東方文化集團,輪流執政的歷史時期。

 

黃帝一生凡五十二戰,他以中國早期歷史上兩場著名大戰——

 

阪泉之戰和涿鹿之戰的勝利者而名垂史冊。

 

在中國歷史上,他的地位遠在秦始皇之上,然而蹊蹺的是,

 

秦始皇能傳位給兒子,黃帝竟然不能!

 

他有二十五個兒子,竟然個個都德劣,不足以繼位嗎?

 

誰都知道,王位的繼承是最大的政治問題,而絕非一個溫良恭儉讓的問題。

 

之所以把蚩尤餘部交還給其繼任者少昊統領,

 

之所以安排少昊繼位,之所以叫自己的長孫顓頊做少昊的養子,

 

之所以要在少昊的居住地窮桑登帝位,

 

這一切,都是因為風姓集團的歷史太悠久,政治遺產太多,

 

黃帝擔當不起與東方集團(即後世的東夷集團)決裂的政治後果,

 

否則國家將四分五裂。

 

這情形同希特勒德國戰勝法國,卻無法宣佈將其吞併一樣,因為這樣做的結果,就會失去法國的海外殖民地,即失去海外的人員物資和交通的便利,

 

因此只能扶植一個傀儡政權,但傀儡政權不一定像自己的手腳那樣好使,例如希特勒政權關於消滅法國猶太人的命令,就受到了法國偽政權的阻撓。

 

五帝時代帝位的傳承次序是:

 

中原集團的代表黃帝

 

→東方集團的代表少昊

 

→中原-東方集團的聯合代表顓頊(黃帝長孫,少昊養子)

 

→中原集團的代表帝嚳(顓頊族子)

 

→中原集團的代表帝摯和帝堯(兄弟倆)

 

→泛東方集團的帝舜(出身東夷族,名義上是顓頊之後,但非少昊嫡裔)

 

→泛東方集團的帝禹(出身東夷族,名義上是顓頊之後,但非少昊嫡裔)

 

由以上帝位的傳承次序可以看出,五帝時代帝位分配,

 

中原集團和東夷集團各占一半,利益均等。但帝堯帝舜玩弄的禪讓政治,真的很巧妙,表面上歸政於東方集團,實際上少昊嫡裔,皋陶被偷偷地排擠出了帝位繼承序列。

 

帝舜和帝禹均源出古越族,但屬於良渚文化集團內部的邊緣族群,該族群一直生活在錢塘江南岸的寧紹地區,雖屬古越族,在考古學上看,屬於良渚文化範疇,但該地區的良渚文化卻與錢塘江北岸有所差異,

 

從來源上講,該族本來自河姆渡文化族群,

 

而正宗的良渚文化集團來源於馬家浜文化族群。
大禹晚年的行為頗為可疑,一方面,他準備禪位給皋陶,

 

一方面,卻跑到化外之地的寧紹地區,大會諸侯,論功行賞;

 

作為中原帝王,竟然選擇死葬於地處荒服的紹興,

 

與死葬在()中原地區的黃帝、顓頊、嚳、堯都不一樣。

 

我們不明白,大禹為何對野蠻荒涼的寧紹地區一而再,再而三地感興趣。

 

然而,考慮到他祖先棲息的古越族土地是中國王權起源地,

 

他一再邀請全國各地的諸侯到紹興,顯然是要向他們暗示夏后氏將步先祖後塵,登為王族;

 

夏朝要建立了,因為夏后氏(其氏族文化標誌也是蛇)本為上古王族之屬。

 

再看勾踐。勾踐說越國地處天皇之位(案天皇之位實在錢塘江北岸的古杭州地區,但春秋時期越國也一度實際控制過杭州地區,杭州到紹興的距離確實很近,勾踐這樣說也沒錯)勾踐是在強調越國具有非凡的歷史背景和文化底蘊,因而有可能也有權利再度興起,稱霸中國。

 

從《今本竹書紀年》可以看到,有夏一代的最大政治問題,

 

是夏政權與九夷的關係。夏朝最大的政治成就是:九夷來朝。

 

夏初之際,夏政權與東夷集團的關係是有大問題的:

 

1.禹攻三苗。三苗集團盤踞在長江中游地區,是東夷集團的親密盟友,苗族至今認蚩尤為其祖先,苗瑤族習俗只祭祀伏羲不祭祀黃帝。禹攻三苗而東夷之民不起,即東方集團反對和抵制了大禹的驅趕三苗計畫。

 

2.大禹沒有把帝位讓給少昊之後代,雖然皋陶先死,但少昊之後顯然不只皋陶一人。夏王室在東夷集團羿浞二人的擺佈下丟盡了臉面,幫助夏王室的氏族只有有虞氏一族。夏朝最輝煌的時代在帝槐時來臨。

 

這時,九夷來朝。槐樹之花的黃色象徵夏王室,槐樹之花開花時節在夏天,

 

因此槐樹之花就是夏朝之花。帝槐又名帝芬,這也是指花朵芬芳之意。

 

所以帝槐名號告訴我們,他在位的時代,是夏朝的槐黃時節,是夏王朝之花盛開的時節。

 

商湯的國師伊尹來自東夷地區,伊尹出身于窮桑,即今山東日照兩城鎮地區。

 

商又有名臣巫咸,出身於今江蘇無錫地區。

 

可見商朝依靠重用東方集團的人來鞏固政權。

 

而商族本身不是出身於古越族。商族本來是紅山文化族群,世居今遼吉黑一帶。三皇時代穿皮衣的辰放氏就是商族先人。

 

所以我國古代學者把商族居住過的,今河南商丘稱為大辰之虛

 

而把今朝鮮半島上的古代國家稱為諸辰國

 

看到這裏,韓國人士又要抗議了。我說如果要抗議,先去抗議你們祖先吧,

 

你們祖先不是在族譜裏,隆重地寫著(他們是)<黃帝之裔,少昊之胤>嗎?

 

 

 

值得注意的是,商朝結束之時,商族領袖之一的箕子率領族人去了朝鮮;

 

紂王之子武庚叛亂失敗後往東北方向逃跑,這都說明我國東北是商族的老家。

 

周文王和武王的國師姜尚,也來自東夷地區,他出身於東海地區。

 

太王在實施翦商計畫時,走出了一步妙棋:

 

派遣長子次子奔赴江南無錫地區,斷髮紋身,搖身一變,變成了當地土著。

 

由於家族的長子是家族的旗幟,長子變成了太湖流域的土著,就意味著整個周族也變成了太湖流域的土著,也就是上古三皇時代王權起源地方的土著,

 

這樣,不但可以利用吳越地方的分野星宿鶉火”(鳥衡所在次,次為古代兵家專業用語)保護周族和賦予周族以王族地位,同時,也可以憑藉這個身份來同東夷集團套近乎。

 

又加上武王把大女兒嫁給虞舜之後,對東夷的公關真是做到家了。

 

一旦伐紂成功,周集團的兩員大將,姜太公和周公旦兩人立即就被火速派往東夷陣營,以對付出事,可見周王朝的心腹大患是東夷集團,沒有東夷集團的合作,國家就是不完整的。

 

 

 

紂王子武庚率東夷畔。這畔中之田指國土,半指對半、分裂。

 

相比之下,唐叔虞由他的母親向武王求情,作為幼子,

 

分到了最容易統治的臣民,群居生活在夏虛的虞,

 

(注意,叔虞之虞,指擬分配給他統治的臣民的族屬)

 

即有虞氏和夏后氏的遺民(也就是今日考古學上所稱的二裏頭文化的主人)

 

他們作為內虞之民,與外虞之民的江南吳國人民同屬一個族群,

 

二地人民血緣相同,習俗相近,二地統治者的血緣也相同,習俗也相近,

 

當然容易駕馭啦。

 

當年周的元祖后稷,還曾幫過有虞氏的姚重華(夏禹)一個大忙:

 

將堯的長子丹朱流放,好讓姚重華繼承帝堯之位,周虞二族可是世交啊。
周族的老家在今陝西。總之,五帝時代和夏商周三代的最大政治問題,

 

就是同東夷集團的關係問題。因為東夷集團本為最早的王族,所以重要,所以難弄。

 

 

 

arrow
arrow

    Ash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