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說明:1968年Stanley Kuberick電影版< 2001 a space odyssey(2011太空漫遊)>,
與原著作者Arthur C.Clarke小說版先後發行,但兩者其實是並行的創作,
各自以電影和文學的型式表達這個故事,兩人都在各自的領域達到最高成就。
光工作者與流浪者們,如果這一世具人類肉身的妳你,
習慣傾向以左半大腦來主導思維運作者,那麼底下這本書很適合學習閱讀的。
本書作者高國新先生嘗試揭開人類靈魂的秘密。
轉載自百度空間居士靜慈的博客文章:
http://hi.baidu.com/%BE%D3%CA%BF%BE%B2%B4%C8/blog/item/ffa07510768e3232dc540164.html ----------------------------------------- 底下正文開始
本書將帶您進入一個超時代的科學知識世界。
書籍簡介:《解碼宇宙最微小生命超弦--人類的靈魂是超弦》是中國非學院派學者、天才物理學家高國新,耗時6年完成的科普著作。作者用最簡淺的語言,世界首度揭開人類靈魂的秘密,通俗易懂,適合大眾閱讀。
現代科學界普遍認為,組成宇宙的最基本物質並非各種基本粒子,
如原子、質子、電子、光子、夸克等,而是一種像弦線一樣,而不斷振盪的“超弦”,但科學界對“超弦”的本質一無所知。
《人類的靈魂是超弦》一書指出並證實“超弦,”不僅是宇宙構成物質的最微小的單位,而且“超弦”是宇宙具有獨立生命意識的最微小的生命體,
與此同時,人類的靈魂其實就是其中一種“超弦”,
作者大書中詳細剖析了人類靈魂的“超弦” ,的種種不為人知的本質及特性,
從而世界首度解開人類的靈魂之謎。
在書中,人類靈魂的秘密被破解之餘,其他種種與“超弦”及靈魂相關的,
物理學、哲學、生命科學難題亦一一順應破譯。
本書思考題:
人類的大腦結構僅是種種生物電流、化學物質的化學反應,
此種化學反應的表像與天空中一次閃電的化學反應不同,
但本質無異,兩者皆是化學反應,
那麼問題是,天空中的那次閃電是否產生了某種短暫的快感與疼苦感呢?
答案:讀者完整看完第七章內容,將會清晰知道答案。
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理論物理博士李森書籍致辭:
近年和高國新有幾次交流接觸,偶然的機會閱讀了他的書籍手稿
《解碼宇宙最微小生命超弦--人類的靈魂是超弦》,可能我是最早閱讀這本書的朋友了。書籍中部分知識涉及物理學,當然物理學是我的強處,
但書籍中所介紹的物理學,與我所認識的公式化、數理化的物理知識
完全不同,哪怕是超弦部分亦然,
我不敢評論其理論是否正確,因為在高國新的性質宇宙學知識結構中,
我所掌握的物理學知識顯得異常陌生。
按目前我所掌握的知識與直覺來說,他的理論的確有可能成功,
如果他的理論正確,將會徹底顛覆人類現時的主流世界觀及宇宙觀。
無論如何,我都祝願他的理論成功,因為成功後,
無疑是世界上重要的劃時代知識創舉。
中山大學哲學系教授張景春書籍致辭:
現時代的主流知識層次,就像地球平面上人類互相觀察的層次,
《解碼宇宙最微小生命超弦--人類的靈魂是超弦》中的知識層次,
就像從高空俯瞰觀查地球的層次。書籍屬於非學院派,有很強的生命力,
我反覆閱讀了數次,最後幾次每次都無法看完,
在閱讀途中會不自覺停下來思考許久。
在新世紀,哲學真的能和物理學、科學並駕齊驅嗎?
哲學真的能和物理學、科學互相融合嗎?
宇宙的解釋真如高國新所言嗎? 每次想起這些問題,
同時感覺高國新的書已接近終極答案,我都會莫名的興奮。
歷史學家陳德宏書籍致辭:
很明顯,從《解碼宇宙最微小生命超弦--人類的靈魂是超弦》看來,
高國新並非屬於基督教、佛教或其他宗教的信徒,感覺他的研究結果有一種宗教大同化的思維魔力。宗教大同化的結果是和物理學、生命科學、哲學
一併融合,可想而知,這種融合的難度超乎想像,
可能這正是前人無法完成這項使命的原因。
人類有沒有靈魂,各種宗教都給了答案。
但靈魂是什麼呢?沒有人或宗教可以解答。
高國新不僅對靈魂是什麼作了明確定義,指出靈魂是超弦並指出為什麼靈魂是超弦,還對超弦是什麼作了明確定義與本質解釋。
據我所知,物理學上的超弦理論也沒有對超弦是什麼作明確解釋,
僅揭示宇宙由超弦組成,而物理學對超弦的本質一無所知。
然而,人類的靈魂是超弦僅屬於書籍中的小秘密,作者只是以此作為其中一個引子,引出物理學與生命科學、哲學、宗教的融合,從而在書籍其他部分,帶動出更多宇宙的科學奧秘知識。無論如何,這本書是曾經思考過宇宙原理的讀者,等待一生期望看到的書籍。
-------------------------------------------------
本書各章節簡介:
第一章至第二章:詳見《人類的靈魂是超弦》紙質版書籍。
作者主要以獨創的“性質宇宙學” ,世界首度揭開人類靈魂是超弦的秘密,
性質宇宙學是全新的科學知識體系,全面革新現有的科學知識,
以下第三章是性質宇宙學的最基礎入門知識。
瞭解人類靈魂是超弦的秘密,必須瞭解以下關於宇宙原理的最基礎知識。
第三章:蘋果為什麼落地,牛頓-愛因斯坦- 高國新的三種解釋
首先介紹與“性質宇宙學”相關的一些簡單理論基礎,詳見下文:
蘋果為什麼落地,而不落向其他地方? 牛頓的答案是萬有引力。
萬有引力這一直觀的描述,以及牛頓的相關計算,令世界著謎,
得到了各界的贊許。我們拉一樣東西,例如拉一隻羊,需要用力,
牛頓形象的描述地球拉蘋果,也存在某種力,也就是萬有引力,
十分容易令人理解,再加上實驗的證實及天體運行的驗證,
令萬有引力這一概念,長時間成為物理學的經典。
人類的大腦結構僅是種種生物電流、化學物質的化學反應,此種化學反應的表像,與天空中一次閃電的化學反應不同,但本質無異,兩者皆是化學反應,
那麼問題是,天空中的那次閃電,是否產生了某種短暫的快感與疼苦感呢?
蘋果為什麼落地,而不落向其他地方?
愛因斯坦的答案是世界上不存在萬有引力,蘋果落地只是具有品質的物體,
令時空彎曲。 “引力” 其實是時空扭曲的表現,
舉一個二維的例子:一張繃直的橡皮筋網。
1、橡皮筋網上放上兩個品質不一,體積相同的球,網扭曲了。
2、小品質的球滾向大品質的球的速度更快。這就像是蘋果滾向地球一樣。
就這樣,科學界更認同地球和蘋果之間,不存在一種互相拉扯的力,
而是具有品質的物體存在某種互相靠近的關係。
然而,人類日常生活經驗中,互相靠近的行為,很多時候需要施加力,
因此,愛因斯坦這種不存在互相施加力,而可以互相靠近的解釋,
不容易令普通人理解,但精於計算的科學家普遍認同愛因斯坦的理論。
與此同時,愛因斯坦也沒有解答,為什麼具有品質的物體,
可以令彼此互相靠近,同樣也將這問題交給“上帝”來解答了。
人類的經驗直覺,開始與科學產生分岐,科學往往證實,
人類的經驗直覺不一定是對的。蘋果為什麼落地,而不落向其他地方?
高國新的 “性質宇宙學” 中的答案是,物質這種性質在維持它的物質性質的時候,存在本能幸福感,兩種物質在相互靠近時候,所結合的物質性質屬性更強(正如合在一起的蘋果與地球,比分隔1萬光年的單獨的蘋果與地球的物質屬性更強),物體的本能快感更強烈,並且得到滿足而相互靠近。
簡單地說,任何物質在相互靠近時會產生一種快感、一種愉悅感。
如果大家還是覺得難以理解,再簡單地說,在宇宙誕生之時,
也就是宇宙祖系的狀態時,宇宙曾經是密度極高的奇點
(Singularity:物理上把一個存在又不存在的點稱為奇點),
宇宙大爆炸時,物質的緊密程度比現在高得多,宇宙大爆炸後,
宇宙任何事物的返祖本能慣性,也就是事物的返祖本能幸福感,
也就是重回宇宙早期誕生階段時狀態的本能幸福感,
是任何物質在相互靠近時會產生一種快感、一種愉悅感的根本原因。
再簡單地說,這種維持(重回)祖系特性與狀態的本能幸福感,
與初生的人類嬰兒將食物本能地送到口中、本能地爬行的本質無疑。
這是性質慣性公律所決定,包括你與宇宙、
也包括宇宙任何物質皆有維持(重回)性質慣性的本能幸福感。
地球與蘋果結合在一起,地球與蘋果的共通屬性,也即物質屬性,
得到了加強,地球與蘋果在維持原來的物質屬性時,已有本能幸福感,
現在靠近可增加本能幸福感,並且令幸福感得到滿足,因此相互靠近。
高國新的解釋與牛頓、愛因斯坦的解釋差別很大,看似荒唐怪誕,
卻是唯一在解釋蘋果與地球靠近的原因時,
不產生更多附屬問題讓“上帝”來解答。
再來深入分析高國新“性質宇宙學”的這種解釋是否合理。
為什麼高國新會說地球與蘋果結合在一起,
“物質”屬性更強烈時,“物質”會有一種本能幸福感?
高國新主要依據以下兩個對客觀世界的總結。第一個是“性質慣性公律”。
1、性質慣性公律
世界上任何性質的事物,只要不受其他性質事物的影響或內部性質變化的影響,必定保持原本的性質。
這原理的概念有點像牛頓第一定律,牛頓第一定理表明:
任何物體都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的狀態,直到受到其他物體的作用力,
迫使它改變這種狀態為止。
但是“性質慣性原理”不僅適用於牛頓第一定律,並且適用於宇宙的所有現象。例如您擁有1000萬元,那麼擁有1000萬元可以講是一種性質。
假如您不被外界事物改變這種性質,這就意味著您既不花錢也不掙錢,
那麼您的錢必定不會多也不會少,換言之,“您擁有1000萬元”作為一種性質,將會慣性地維持原本的性質。
又例如您如果不接受外界任何新的資訊、體內的物質亦不發生變化,
至於體內物質所決定的思想感覺,也必定永遠保持原來的思想感覺不變。
這條規律也適用於物理學上的所有現象。
例如鐘擺現象,假設鐘擺沒有受到外界事物的干預,那麼它必定不會停,
這就意味著鐘擺作為一種性質必定有維持它原本性質的慣性。
高國新指出,“性質慣性定理”是宇宙最基本的規律之一,
換言之,人類可以提出種種理由質疑任何一個理論,
包括質疑“萬有引力論”、“相對論”、“超弦論”等等,
卻無法用任何一個理由質疑“性質慣性公律”,
因為“性質慣性公律”是人類最基本的共識之一,
就像人類的另外一個共識是人類都是動物,
大家都找不到人類不是動物的任何質疑理由。
根據這種宇宙最基本的規律“性質慣性公律”,地球與蘋果都有共通的性質,
也就是物質性質,換言之,地球與蘋果都有維持這種物質性質的本能慣性。
問題關鍵之處在於,地球與蘋果確實都有維持這種性質的本能慣性,
但是,為什麼他們在維持這種本能慣性有一種本能幸福感。
這裏需要引入高國新的另外一個描述。
高國新這樣描述,物理學的研究必須包括人類在內,
不包括人類在內的任何科學,必然不是真正的科學,
因為人類是存在於宇宙的一分子,任何欠缺宇宙其中一分子的研究,
必定不是對宇宙的最科學研究,現代對宇宙的研究重任落在物理學身上,
因此物理學也必須對宇宙的一分子人類作包含研究。
高國新通過以下一個例子,描述物理學的研究描述,必須包括人類在內的重要性。這個例子,就是以下這個提問的答案:
問題如下:
第一種情況是:你很喜歡你的兒子,經常和兒子在一起,十分親近;
第二種情況是:你在路邊遇到討厭的人,避而繞道。
請問作為外界觀測者,並將外界觀測者放大1000倍並拉遠10公里後,那麼外界觀測者研究你時,你已成為一顆“點”,然而外界觀測者是否認為因為某種引力令大點(你)與小點(你兒子)相近,或是因為某種排斥力令大點(你)與另外一個大點(你所討厭的那個人)相離呢?
正確答案:不是某種引力令大點(你)與小點(你兒子)相近,或是因為某種排斥力令大點(你)與另外一個大點(你所討厭的那個人)相離。
是因為某種愉悅感、快感令大點(你)與小點(你兒子)相近,並非因為某種引力。是因為疼苦感、厭惡感令大點(你)與另外一個大點(你所討厭的那個人)相離,並非因為某種排斥力。
高國新指出,現代物理學中的力的大小,其實也就是得到某種愉悅,或回避某種疼苦的欲望大小而已。正如你用手拍一張木枱,你大力拍下去,其力則大(其實是因為欲望大),你小力拍下去,其力則小(其實是因為欲望小而已)。
高國新通過引入人類這個宇宙中重要的一員,進入物理學研究描述的視野,消除物理學研究描述的一些界限,令物理學的研究描述,可包括人類的活動在內,不再令物理學強行將人類活動之外的客觀世界,剝離出來單獨研究。
高國新指出了吸引力與排斥力的本質(物體相互靠近與遠離的本質),
其實就是物體得到某種愉悅感、快感的欲望的表現
與回避某種疼苦感、厭惡感的欲望的表現而已。
物理學中各種基本作用力的大小,如電磁力或萬有引力的大小,使用性質宇宙學分析,其本質僅是不同種類的欲望大小。
例如一個離開家旅遊的人,無論身處何處,都有一種本能回家的欲望,
這種欲望表現為最弱的一種力,就像萬有引力,
而事實上,這個人卻是向旅遊目的地進發,這種朝向旅遊目的地的欲望,
像一種遠比萬有引力大得多的電磁力,令兩種力不屬於一個數量級。
然而無論什麼旅遊者,都有本能回家的欲望,就像任何物質都有相互之間的萬有引力,只是這種本能欲望最小,極易被其他力(欲望)主導。
備註:物理學的四種基本力中,萬有引力是最弱的力,它是物質間普遍存在的一種力,牛頓於17世紀用萬有引力定律描述這種作用。
引力在單個原子中,比電磁力要弱幾萬萬億倍。
以上僅是簡單的舉例說明,關於萬有引力外的其他三種自然界基本作用力:
電磁力、弱相互作用力、強相互作用力的性質宇宙學轉換詳見本書“第十章”。
事實上,現代物理學的確走入一種誤區,例如太過注重數理化。
舉一個簡單例子,某個小夥子喜歡一個姑娘,他想方設法靠近這個姑娘。
將這個小夥子以及姑娘的觀察視角拉遠,他們將被物理學家觀察為粒子,
現代物理學家更注重在數學上揭示這兩個粒子的行為,例如多少天靠近一次,靠近的距離多遠,分離的速度如何,規律性如何,靠近程度如何,甚至還在未能規律性的使用公式解釋時,引入一些常數等等,
到最後,描述這個小夥子靠近姑娘的公式將無限複雜,就像現在超弦計算一樣無限複雜,與此同時,物理學家希望在這條公式中揭示兩個粒子(小夥子與姑娘)靠近與分離的本質,這是永遠不可能成功的。因為,無論這個公式有多複雜,小夥子靠近姑娘的本質就是小夥子喜歡這個姑娘,想靠近這個姑娘而已。
至今為止,物理學僅解決了一些數理問題,例如通過計算推斷宇宙由超弦組成,但超弦的本質是什麼?
現代物理學永遠無法得出答案,物理學家同樣像愛因斯坦、牛頓一樣,
將許多本質問題交給“上帝”來回答。
高國新將人類的行為、欲望、思想引入物理學後,創立的“性質宇宙學” ,
很好地解決了物理學中原來無法解釋的本質問題:
例如宇宙如何產生超弦、超弦的本質、超弦如何構築世界等等。
這在以後會有論述。
高國新指出,人類是宇宙的一員,與宇宙本質上是無界的,人類的規律與宇宙的規律本質是相同的。因為人與宇宙無本質界限,任何人為的分離都無科學根據的,因此高國新總結出另外一個宇宙定律:
“性質慣性幸福原理,性質被改變痛苦原理”。
2、性質慣性幸福原理,性質被改變痛苦原理
人類當中有這樣一個規律,感覺愉快的,必然儘量維持,
感覺疼苦的,必然儘量回避。
有一些特殊例子如苦行僧,雖然苦行僧受苦卻不會努力改變他現在的狀態,然而他卻是在追求更喜歡的幸福,所以本質上苦行僧也在儘量維持他追求幸福的幸福感。人類與宇宙無本質界限,任何人為的分離都無科學根據的(若強行分離,現代物理學將成為解釋宇宙的次品),因此我們所知道的宇宙萬物,也是遵守與人類相似的規則。
根據“性質慣性公律”,宇宙萬事萬物都有維持他原來性質的本能慣性。
這種維持性質本能慣性的能力,也就是萬事萬物在維持原本特性時,
有一種本能幸福感而希望儘量維持的表現。
性質慣性幸福原理,性質被改變痛苦原理即是指性質在維持他的原本性質時,有慣性的本能幸福感,在不能維持他的原本性質時,有慣性的本能疼苦感。
需要特別注意時,本能幸福感普遍不易被查覺,
因為這種幸福感,已成為我們感覺應得的一部分,只有在失去時才查覺。
例如人的呼吸,正常情況下你沒法感覺呼吸這種本能幸福感,
但當你無法呼吸時,這種本能幸福感就會體現出來。
現在再回頭分析蘋果與地球,蘋果與地球為了讓彼此物質的性質,得以維持並更強烈(合在一起的蘋果與地球,比分隔1萬光年的蘋果與地球,物質屬性更強;或者理解為合在一起更接近宇宙的祖先狀態),為了滿足物質屬性的這種本能幸福感而相互靠近,這就是除牛頓與愛因斯坦外的第三種解釋,也是三者之中,最接近宇宙本源的解釋。
高國新通過“性質宇宙學” ,史無前例的將世界的現象轉化為幾種“基本語言”:
1性質為維持原來性質的本能慣性;
2性質為維持原來性質的本能慣性欲望;
3性質本能慣性欲望得到滿足的一定快感,性質本能欲望得不到滿足的一定疼苦感。 現代物理學有普遍共識,認為宇宙的根本是由振動的弦線組成,
稱之為“超弦”,“超弦”理論已通過一系列數理上計算的驗證。
但物理學家對“超弦”的本質一無所知。
通過“性質宇宙學”的幾種“基本語言”,高國新進一步解釋宇宙最基本的性質,
如何誕生“超弦”,並揭示了“超弦”的本質,
並揭示“超弦”如何構築宇宙萬物的最根本原因。
與此同時,性質宇宙學將建立哲學與物理學、生命科學最基本的統一基礎。
留言列表